当前位置:研修班 >> 新闻动态 >> 国学艺术动态 >> 读书不是最重要的事

全国公开课最新汇总

更多+

商学院课程推荐

更多+

读书不是最重要的事

  • 发表时间:2014年01月03日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浏览: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学鼻祖。他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创立私学,且招收对象不论贫富贵*,"有教无类"。五十岁后,孔子曾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流亡国外。晚年回国,整理《诗》、《书》、《礼》、《记》、《易》、《春秋》等古代典籍,直到去世。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读书看成了最重要的事,一个孩子从四五岁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对他或她的要求都是"好好学习",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一概从宽,所以很多孩子念到高中毕业,连一双袜子都没有洗过。

  孔子对学习的看法不一样,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即"悌",敬爱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在外面能够敬待朋友,对其他人能够秉持一颗好心,友善对待,主动跟品行好的的人交往,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再来读书学习。这意思是说,先学习做人,再学习知识。做人方面没学好,一味学习知识,就是本末倒置了。

  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人一辈子能把身边七八个人的关系处理好,一生的幸福就有保障了。这七八个人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儿,或关系最密切的人,如朋友、上司、同事、下属。意思就是说,只要把圈子内极少数人的关系处理好,必然事业顺利,生活和美;反之,绝大多数烦恼、痛苦都是身边人带来的,其原因是没有把关系理顺。关系没有理顺的原因是做人功夫没有学好。难怪有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孔子的"入则孝,出则弟",其意也是要把身边几个人的关系搞好。应该如何做呢?我们不妨看一个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公明宣在他门下学习,三年没有摸过书本。曾子说:"你在我家里,三年不学习,为什么?"

  公明宣说:"我哪敢不学习?我看见老师在家里,只要有长辈在,连牛马也没有训斥过,我很想学习您对待长辈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我看见老师接待宾客,始终谨慎谦虚,从来没有松懈过。我很想学习您对待朋友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我看见老师在朝廷办公事,对下属的要求很严格,但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很想学习您对待下属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

  曾子离开座位,向公明宣道歉说:"我不如你。我只会读书罢了!"

  曾子说自己"只会读书",无疑是自谦。从他的表现看,无疑做到了"入则孝,出则弟"六个字。

  能够处理好身边人的关系,生活会过得比较舒服,但对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这还不够。孔子又进而说"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做人智慧。西方成功学中有一句名言: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某人开车来到一座城市,问一个加油站的工人:"你们这个城市的人友善吗?"加油站的工人反问:"你们那个城市的人友善吗?"某人说:"不!他们冷漠自私,糟糕透了。"加油站的工人冷淡地说:"我们这儿的人也一样。"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开车来到加油站,问这个工人同样的问题。加油站工人还是问他:"你们那个城市的人友善吗?"那人说:"是的!他们真诚友善、热情大度。"加油站工人微笑着说:"我们这儿的人也一样。"俗话说:好心换好心。一个人"不"爱众,得到的无疑是冷漠自私、糟糕透了的对待;一个人"泛爱众",就能得到真诚友善、热情大度的对待。

  "而亲仁"的意思是跟好人交往。这是最好的学习。孔子说:"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经常跟有学问的人交往,久之就多了几分书香气,经常跟善良的人交往,久之就多了几分慈悲之心。相反,经常跟懒惰不负责任的人打交道,久之会变得懈怠起来,经常跟小流氓打交道,打架的机会就多起来。所以说,跟一个好人交往一天,胜过读一本好书。

 

更多有关国学艺术文化的文章请观注 http://www.chinalearning.cn/yanxiuban/list_40.html

 

 

快速查询报考条件
您的姓名: 电话: 学历: 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