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修班 >> 新闻动态 >> 私募金融动态 >> “中国与埃及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全国公开课最新汇总

更多+

北大课程推荐

更多+

商学院课程推荐

更多+

“中国与埃及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 发表时间:2017年05月02日
  • 文章来源:北大新闻网
  • 浏览:
    2017年4月20日,“中国与埃及战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501召开。埃及前外交部长、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纳比勒•法赫米教授,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移民与难民研究中心主任易卜拉欣•阿瓦德教授,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穆斯塔法•赛义德,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前驻巴林、约旦、伊朗大使王世杰,中国前驻埃及、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大使安惠侯,中国前驻约旦、阿联酋大使刘宝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林丰民、助理教授廉超群等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在上午的议题中,纳比勒•法赫米首先进行了发言。他指出,当今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之中,地区局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中东各国如何把握国内事务与地区事务的平衡,如何确立自身在全球政治环境下的定位,怎样应对资源过度缺乏和过度集中的问题,怎样提高国家的防卫能力、调动国内资源应对国家安全挑战,如何提高地区在国际政治斡旋中的话语权等。法赫米认为,中东问题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国家权力问题,它还涉及到身份定义和身份认同的层面。中东地区的人民如何看待自己在国内的身份、在地区的身份以及在国际上的身份,对于解读中东地区局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世杰随后就中东地区形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明确提出,中东各国自身的发展问题既是中东局势动荡的根源,也是应对和解决各种危机的根本出路。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方式和政策是每个中东国家的当务之急。之后,刘宝莱就中东地区政治与安全作了发言。他认为,当前中东地区主要面临四方面的问题:伊斯兰国的势力难以铲除、以巴勒斯坦问题为首的地区争端不断出现、逊尼派与什叶派的争端不断加剧,以及美国新政府在中东政策上作出调整。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王世杰就埃及应当如何进行发展、中国模式对埃及的发展是否有启发作用的问题作了回答。他提出,埃及在土木工程、金融等领域拥有不错的人才储备和发展经验,有实力在工业化道路上更进一步。埃及的首要问题应当是就业问题,特别是解决埃及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中国模式可以当作埃及发展的一个参考,但也必须因地制宜。法赫米先生也回答了关于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他认为巴勒斯坦难民安置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各方利益作出协调和让步,目前并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东亚、东南亚政治与安全议题:中国视角,这是应埃方学者的要求特别安排的环节,以便埃及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和远东国家的问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同与会者探讨了中国“越南新娘现象和这一现象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分享了他对南海问题的看法,探讨了中国在东亚以及东南亚的战略、睦邻政策。翟崑教授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到2016年底南海问题形势相对缓和?为什么南海局势得到缓和却更难解决?有没有可能使南海问题更加缓和?翟崑教授认为,南海问题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南海问题是领土争议问题,但更大程度上是结构问题,它从过去一个维度的结构变成现在三个维度的结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中国和东盟共同探讨、形成规范,美国、日本这样的大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李婷婷探讨了东北亚安全局势问题,介绍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近期发展与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最后讨论了中国和埃及在半岛问题上是否有合作的空间。 
    在“中国—埃及战略合作与发展合作的研讨中,穆斯塔法•赛义德教授发言的主题是“中国与埃及的战略合作。他说,中国与埃及的关系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可以有进一步的合作。他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是埃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埃及作为通往非洲的门径,对于中国也非常重要。“一带一路是划时代的创举,它把欧亚非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中国前驻埃及、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大使安惠侯梳理了自1956年以来的中埃关系史。他认为,埃及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重拾大国雄风。他说,中埃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结果,中埃经济互补性强,中埃经济互助合作关系,必将进一步发展扩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锁劳副教授发言的主题是“浅议埃及爱资哈尔在反恐中的负面现象。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了这个问题:一、埃及两个教堂的恐怖袭击;二、爱资哈尔在反恐中的负面形象;三、爱资哈尔负面形象形成的原因。 
    在“多边体系与全球治理的研讨中,易卜拉欣•阿瓦德教授以“埃及与区域化合作为题作了发言。他强调,多边合作有助于全球治理,埃及在不同的事务上有不同的立场,埃及希望能够拥抱机会,顺应现有的变化,把握现在多极化的趋势。他还介绍了埃及在一些国际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并坚信埃及能够为全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王林聪研究员讨论的主题是“治理的现代化是振兴阿拉伯国家的关键,他从两个方面解读这一问题:一、阿拉伯国家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治理国家能力的途径;二、从中国的角度看待中东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王林聪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是一个多变体系,中东治理体系依赖于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阿拉伯国家想要走出低谷,更重要的是治理的现代化,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振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员、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廖百智讨论的问题是:中国如何参与中东的治理,中国是否应该在中东事务上明哲保身?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中东地区事务中必须表态,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一直在发生变化,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中国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一问题。中国在中东的利益牵涉到四个方面:经济、政治、安全和战略。一个稳定、发展的中东,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
    闭幕式上,纳比勒•法赫米和王世杰作了总结发言。法赫米先生说道,埃中两国之间的交流和谈话源远流长,两国之间一直维持着友好、稳定的政治关系,也一直致力于建立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在当前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中国、埃及、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处于巨大的历史转型期之中。中国若想在中东地区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为中东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要让更多中东地区的人民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和观念。王世杰随后总结道,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有责任、有义务代表发展中国家表明对于中东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他强调了国家的发展与地区完全形势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与埃及的战略合作,既是双边的,也是多边的,他期待两国未来能在政治、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展开更丰富、更深层的合作与交流。最后,法赫米和王世杰对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和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会议在每位参会人员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在研讨会的间隙,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会见了埃及学者代表团,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特别就北京大学和开罗美国大学的师生交流、学术互动和校际交流协议的续签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文/孔雀 于迪阳)
摄影:程智超
编辑:江南

来源:http://pkunews.pku.edu.cn/

快速查询报考条件
您的姓名: 电话: 学历: 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