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修班 >> 新闻动态 >> 国学艺术动态 >> <国学智慧>孔子与《易》学

全国公开课最新汇总

更多+

商学院课程推荐

更多+

<国学智慧>孔子与《易》学

  • 发表时间:2013年08月19日
  • 文章来源:互联网
  • 浏览:
 
一、 《周易》为什么是儒家的群经之首?
  举凡一提到《周易》,几乎所有了解一点《周易》的人都会联想到这样一句评语:“《周易》是群经之首”。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这个“群经之首”指的乃是儒家一家的“群经之首”而不是诸子百家的“群经之首”!
  譬如,道家的群经之首是《道德经》,佛家的群经之首青竹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决不是《周易》。
  自秦以降,人们也很少注意到,《周易》这样一部对于中华文化影响至深至广的经典,被儒家一家当作独家的经典,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经典,诸子百家竟然都默认了,没有哪一家站出来说一声反对的意见。
  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答案既简单也复杂。
  说简单,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传世本《周易》的本经是孔子一人的作品,而《易传》则是孔子门徒的手笔。唯其如此,《周易》的著作权是属于儒家一家的,儒家自家想把《周易》的地位抬高到什么地位都与诸子百家无涉。
  说复杂,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包括众多的儒生)对于孔子对《易》做了些什么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以致于像班固这样的史家都弄不太清楚。
  班氏曰:“孔氏为之《彖(tuàn)》、《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模糊认识。即,后世的很多人都认为孔子的贡献是作了《十翼》亦即《易传》。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
  《易传》的易学价值固然很高,但古今不少学者都已经注意到了,那绝不是孔子的作品。原因很简单,《易传》中出现了三处“子曰”,如果是孔子自己写的,他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吗?再有,《易传》各篇的行文风格、用词习惯和思想境界很不一致,那也绝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
  既然《易传》不是孔子所作,那么,孔子唯一可做的就是创作《周易》本经了。
  二、 孔子是如何创作《周易》本经的?
  一提到孔子创作,可能很多儒生就很反感,因为孔子自己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些儒生所不理解的是,孔子这里说的是,他在传授古人的思想、主张和学术观点等的时候,力求尊重古人,不趁机加入或夹带自己的东东,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把古人的思想、主张和学术观点客观、如实地陈述出来。因此,“述而不作”并不是孔子给自己带上一个只做传声筒而不自行创作的套子。
  关于孔子创作《周易》本经,太史公在其《史记》中有一段简短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太史公的话读成了:“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按这种主流的读法,“序”是动词作谓语,而“彖、系、象、说卦、文言”则是名词作宾语。于是,孔子对于《易》的贡献就只能是为《彖》、《系》、《象》、《说卦》、《文言》写序言,或者是代为整理《彖》、《系》、《象》、《说卦》、《文言》这些我们今天所说的《十翼》。
  如果孔子是为《彖》、《系》、《象》、《说卦》、《文言》写序言,那他所写的序言在哪呢?为什么我们今天一篇都没见到?
  如果是为他的弟子门徒们写的《彖》、《系》、《象》、《说卦》、《文言》整理、优化一下,那孔子于易学的贡献还不如他的弟子门徒呢,何以当得“人更三圣”中的一圣?
  所以,太史公的话,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即,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中的序、彖、系、说、文都是动词,它们的主语是孔子,共同的宾语是《易》。
也就是说,孔子在晚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对《易》的序、彖、系、说、文上面,以致于“韦编三绝”。

 

 

更多有关国学艺术文化的文章请观注: http://www.chinalearning.cn/yanxiuban/list_40.html

快速查询报考条件
您的姓名: 电话: 学历: 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