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修班 >> 新闻动态 >> 国学艺术动态 >> 古人为什么会把零食称为“点心”?

全国公开课最新汇总

更多+

北大课程推荐

更多+

商学院课程推荐

更多+

古人为什么会把零食称为“点心”?

  • 发表时间:2020年01月06日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浏览:

    古人为什么把零食成为“点心”?

古人为什么会把零食称为“点心”?

  很多人都有吃零食的习惯,但现在很多人都是简单的把闲余时间吃的东西称为零食。其实在古代的时候,男人都喜欢把零食成为点心,那么这样一种来历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称为点心?

  其实古人所说的点心,也就是正餐以外的小零食,特别是一些美味的小糕点。国人的零食也以糕点为主,点心这一个词在唐代的时候才开始出现,指的范围比较广。

  南宋时期就有记载: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是唐时也有此语。所以可见点心最早的时候是在早晨吃了一些小食品,比如说馒头混沌,都可以成为点心。那个时候也就是把早饭都称作为点心,早上的饭成为早点,可能也和这个习俗有一些关系。

  对于点心这一个词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南宋的时候,抗金女英雄梁红玉为了慰劳士兵,制作各种美味的糕点,寓意是点点心意。所以说点心的名词,就从唐代开始有了,这个事情也成为了一个传说。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早上所吃的早餐,比如说馒头,被称为早点。那么馒头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吃馒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的成形是为蒸饼,不发酵,所以味道比较紧凑,也称为“牢丸”,汉代人,就懂得制作发面饼,称为面起饼。

  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发酵的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从此馒头这个事情就成为宴会上的陈设之物。到明代的时候也有记载,后来演化成为馒头,晋朝之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为饼,凡是用面柔水作为计量的,中间有馅儿的都成为饼。

  后来到了唐朝之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人称他为灌浆,或者说玉柱,这样的词汇到了宋朝的时候,就有把带馅儿的饼就做馒头。而宋代的时候呢,馒头花样逐渐就多了起来,主要以馒头馅儿为论,所以在宋代的时候,传说就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粉丝馒头,鱼肉馒头,蟹黄馒头,落馅馒头。

  其实那个时候所说的馒头,也类似于我们今天所吃的包子,什么样的馅儿就成为什么样的馒头,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说的肉包子,素包子等等。

  最著名的就是太学生可以享用的太学馒头,学生们还往往转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尝尝。后来到了南宋京城临安的市场上,都说出了太学馒头的招牌。

  后来到了清代的时候,馒头这个东西就出现了很多分歧,北方人就成为没有馅的东西为馒头,有馅的就成为包子,也就是和我们今天所称呼的差不多。而南方人,则称呼有馅的为馒头,没有馅的称为大包子。到了今天,南北方还区分着包子和馒头之间的区别。

      以上内容就是对该问题的介绍,想了解更多国学文章请继续浏览或咨询新中华学习网在线老师。

快速查询报考条件
您的姓名: 电话: 学历: 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