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研修班 >> 新闻动态 >> 国学艺术动态 >>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全国公开课最新汇总

更多+

北大课程推荐

更多+

商学院课程推荐

更多+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 发表时间:2017年11月20日
  • 文章来源:清华新闻网
  • 浏览:
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 (通讯员 张棽棽)11月11日下午,“邺架轩读书沙龙第三期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李文正馆)地下一层邺架轩书店举行。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活动现场。
本次沙龙活动围绕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惠蒂尔学院历史学和环境学教授马立博(RobertB.Marks)的著作《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展开。最早策划引进本书的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刘新成教授和此书第三版的译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夏继果教授受邀出席本次活动。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彭刚致辞。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彭刚教授为活动致辞。彭刚说,在校园里,“无体育,不清华这句口号已深深植根于每位学子心中,希望再加上一句:“无阅读,不清华。他指出,身处手机时代,大家的阅读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信息接收常常是碎片化、肤浅而又表面的。邺架轩读书沙龙的开启正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通过嘉宾对谈、读者提问等环节,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将携手图书馆及各优秀出版社为清华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爱书人事推荐好书,引领大家全面、深度地展开阅读,尤其要跨出自己的专业之外,开拓视野。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主任、编审郑殿华先生介绍了本次对谈的著作。《现代世界的起源》在全球史领域是一部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据外方出版社的最新统计,在美国有150多个高等院校将它列为教科书和必读书。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刘新成发言。
刘新成在对谈中介绍到,全球史或者世界史为什么能够取代西方文明史且越来越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后现代思潮的兴起,文明、进步、发达,这些所谓的标准在解构主义面前都受到了深刻的质疑。线性的历史观不再占据主流,因而西方文明史背后那种排序思维,认为哪些文明先进、哪些国家落后的比较式的研究方法,也就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而新兴的世界史也有自己的研究范式,刘新成认为其特色有二:一是强调比较,二是强调互动。与传统史观不同,世界史中的比较并不是为了比优劣、排座次,更多的其实是为了找寻共性。互动则是把地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哪一部分是孤立的,因此互动才是发展的原动力。在此种视角下,读者将发现,西欧国家之所以领先是因为某种偶然性,如果没有亚洲、美洲的参与,西方绝不可能单独步入现代化。这也正是马立博利用全球史的分析方法发展出的一套新的解释。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夏继果发言。
夏继果则从细节处着眼,为读者剖析了作者撰写《现代世界的起源》的思想历程。他首先追溯了西方中心论的由来,并指出症结所在,即视野太窄。在马立博看来,如果探讨现代世界的源头,我们应当把视野放宽。比如地理大发现,通常认为其高峰是在1500年左右,但作者把时间前推一百年,从1400年开始,原先不被注意的印度洋贸易体系等就进入了研究视野。而印度洋贸易体系早在650年左右就已日渐兴盛,其最初的主角是阿拉伯人,到1000年左右,中国人开始积极融入。而欧洲所谓地理大发现,其动因最初不过是想加入这场贸易。结果,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本来想采掘黄金,却发现了大量白银。而恰在此时,中国的明朝实行银本位制,美洲的白银派上了用场,欧洲人也由此挤上了亚洲的经济列车。诸如此类的论述,书中还有很多,作者试图通过它们阐述一个重要的观点:历史源于偶合。
刘新成、夏继果对谈《现代世界的起源》
听众提问。
在随后的环节中,刘新成与夏继果针对马立博的这一全新历史观交换了各自看法,并邀请听众参与到问答当中。现场共同讨论了传统史学界与当代史学界对现代化看法的异同、人类对环境观念的变迁是否对环境史、或人类史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历史的人,如何协调宏观和微观两者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相关链接
主题书目:
《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第三版)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经典。它打破了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欧洲中心论叙事,用清晰而又简明的语言建构出一套全球的、环境的现代历史叙事,具有很强的智识冲击力。
全书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主题包括俄罗斯、中国、奥斯曼、莫卧儿等帝国的扩张,美洲的征服,伊斯兰教的扩散,工业革命,美国的兴起等,并从全新的视角对这些主题做了别开生面的阐发;叙述了与当下关切紧密相关的重大议题,如全球变暖、物种交换、人口增减、病菌传播、能源危机、全球不平等等在现代世界历史上的起源和演变。
书中特别把亚洲和环境放在异常突出的位置。强调中国和印度洋是现代早期全球贸易的中心和引擎;强调英国成功克服危机是促成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因素;强调全球氮循环对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这些见解将改变我们关于现代世界历史的观念。
作者:
马立博(Robert B. Marks),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惠蒂尔学院历史学和环境研究教授,2000年曾获该校哈利·W.纳霍德杰出教学奖。马立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横跨中国史和世界史、并在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他常年开设中国史、东亚史、环境史和现代世界起源等课程,主要关注人与环境在历史上的关系。代表作有《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1998)、《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2013)、《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2015)等。
嘉宾:
刘新成,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史评论》主编。现任国家社科基金世界历史专家组召集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历史学会会长。专业领域为世界中世纪史、英国议会史、全球史。教学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获得国际世界历史学会(WHA)颁发的“世界历史先驱奖(Pioneers in World History)。
夏继果,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全球史、地中海史、中世纪西班牙史、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代表作有《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以及与杰里·本特利共同主编的《全球史读本》;主要译著有《12世纪文艺复兴》、《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态的述说》等。
供稿: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田心
快速查询报考条件
您的姓名: 电话: 学历: 职务: